期货市场多元化开放路径显现 加持“中国费用 ”世界 影响力
本报记者 王 宁
近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推进以境内期货特定品种为主的期货市场开放,扩大特定品种范围,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 ,现阶段,国内期货市场以特定品种和结算价授权为代表的多元化开放路径逐渐形成,通过扩大服务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和创新服务模式 ,为助力“中国费用 ”在世界 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国内期货市场将更加开放并充满诸多机遇。
特定品种数量持续扩容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我国期货市场大幅扩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参与交易品种范围 ,其可参与期货和期权交易的品种已扩容至75个。其中,商品类67个(包括商品期货37个、商品期权30个),金融类7个(包括金融期货4个、金融期权3个) ,指数类1个(集运指数期货),覆盖了农产品、金属 、能源、化工、建材 、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经理吴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些年 ,中国期货市场加快特定品种的对外开放,显著提升了在世界 大宗商品定价中的影响力 。例如,铁矿石、PTA等期货品种的费用 已在全球贸易定价占据重要地位。今年新增的29个QFII/RQFII可交易品种,强化了我国在关键产业链的定价主导权。
记者从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处获悉 ,自2018年以来,该所先后将铁矿石期货 、棕榈油期货和期权、黄大豆1号、豆油期货和期权等,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 。其中 ,大豆系列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两年多以来,始终保持平稳运行,境外投资者和产业客户陆续参与 ,获得了世界 市场的积极反馈。截至2024年末,已有来自英国 、瑞士、新加坡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户参与了大豆系列期货市场。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两年多以来 ,我国对南美大豆贸易的定价影响力逐步显现 。越来越多的南美农民开始关注大商所期货费用 ,并以此为借鉴 调增或调减销售报价。此外,一些世界 粮商境外子公司也已主动参与进来 ,通过在买入南美大豆时卖出大商所豆粕、豆油或黄大豆2号期货,对冲南美大豆世界 贸易中的费用 波动风险。
FSOY首年运行效果显著
结算价授权作为一种互利共赢 、风险可控的合作方式,已在世界 上得到广泛应用 。去年3月份,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BMD)基于大商所豆油期货推出了“马来西亚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FSOY) ,其标的与大商所豆油期货相同,合约到期时,基于大商所豆油期货的交割结算价现金交割。
截至今年3月份 ,FSOY上市已满一年,累计成交10.09万手,成交量在BMD全部11个商品类产品中位列第2名 ,在全球约20个农产品期货外挂合约中位列第五名。从费用 运行来看,上市以来,FSOY日内费用 波动幅度较小 ,最大单日振幅为3.5%,成交量最大的2501合约与大商所同月份合约的结算价相关系数达到94%,其他较为活跃的合约与大商所对应合约的结算价相关系数也超过了90% 。
上述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FSOY是东盟国家交易所首次挂牌上市以我国商品期货费用 为基准进行结算的期货合约,这不仅是中国期货合约标准走出去的又一标志,也是中马两国期货市场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的一项务实举措。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期货市场的世界 吸引力和期货费用 的世界 影响力。
“大商所将在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 ,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有序推进LPG(液化石油气)等品种作为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并研究将结算价授权模式稳妥推广至更多合作对象和品种 ,积极营造‘中国费用 、全球交易’的有利局面,不断提升大宗商品的费用 影响力。 ”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如是说 。
期货市场通过扩大特定品种和创新服务模式等深化对外开放,期货公司该如何把握机遇?在吴铭看来 ,未来期货公司应从几方面积极应对新机遇:一是加快世界 化业务布局,拓展跨境收益互换等业务,服务中资企业全球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运用金融科技和投研能力,为亚太区域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提升世界 客户黏性;三是强化产业服务与创新模式 ,通过“强源助企”“企风计划”等平台深耕产业链,为实体企业定制套期保值方案;四是通过拓展做市、自营 、资产管理等业务,减少对传统经纪业务依赖。